【资料图】
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如今,中国已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如何更真切地感受这些非遗项目?它们如今的传承情况如何?老艺人们是怎样带徒弟的?近期,在国家图书馆的展厅内,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观看多位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的相关影片,了解这些内容。
在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开启了“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系列活动。活动以国家图书馆为主会场,全国22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
展厅内现场呈现的部分影片。主办方供图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次特展聚焦“人类遗产,中国智慧”“建档记录,履约实践”两大主题,梳理中国20年来在非遗保护建档记录方面的履约成果,展示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43个项目的独特魅力和保护传承取得的进展。
特展中展映的68部影片,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中国最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以及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活字印刷术等项目。
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由于大部分传承人已步入暮年,工程中的许多项目留下了传承人最后的影像。通过对记录成果的展映,这些珍贵的影像作品得以与公众见面,而这些作品将作为国家文献资源得到永久保存。截至目前,非遗记录工程已开展对1800多位传承人的记录,并完成了对其中1040位传承人的记录工作。
据悉,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览展映将持续到7月9日。同时,国家图书馆与京港地铁合作举办的M地铁·图书馆项目也将结合特展内容推出主题活动,在地铁车站进行宣传展示,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此外,国家图书馆还将邀请多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举办国图讲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等6场纪念活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