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采风活动座谈会现场。 董易鑫 摄
中新网金华3月30日电(记者 董易鑫)民众打赢官司却迟迟拿不到钱、司法执行工作涉及多部门难协同、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手段日趋多样……多项阻力导致司法部门开展执行工作困难重重。
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是整个司法程序中关键一环,事关民众胜诉权益的及时兑现、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在浙江金华东阳市,一场持续近两年的改革,正尝试破解“执行难”问题。
(相关资料图)
调动多方资源合力破解“执行难”
“过去,法院办理执行案件需要到处跑,寻找被执行人、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对被执行人财产处置变现等事项还要与多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整个执行过程费时费力。”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魏新璋介绍。
事实上,解决“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法院“单打独斗”难以取得预期目标。
2021年9月,东阳市人民法院(下称:东阳法院)联合东阳市委政法委、东阳市委改革办印发《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行动方案(试行)》。
“此次改革打破了各相关部门、社会力量之间的数据壁垒,形成部门协同合力,实现分散需求‘一站式’全覆盖。”东阳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蒋旭华说。
为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执法效率,东阳法院还将辖区内执行高频协作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平台。
东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朱勤介绍,以股权冻结为例,执行干警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操作平台上传文件,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可以及时审阅相关材料,线上实施冻结。从冻结程序启动到实际办结,用时不超过5分钟。
如何破解被执行人财产、工作和家庭情况信息收集难等问题?覆盖所有镇街村社的“共享法庭”成为东阳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
“‘共享法庭’就是法院和法庭的‘神经末梢’。”朱勤说,在此模式下,执行人员可充分利用“共享法庭”庭务主任熟悉民情的优势,双方协助共同完成调查、送达、督促等执行程序。
数据显示,东阳法院目前横向联通17家协作单位,结案平均用时缩短65.2天;2022年以来,东阳通过“执行+‘共享法院’”执结案件53件,到位标的额超150万元。
“解决‘执行难’问题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大格局。”东阳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贺利平说,目前,东阳正深入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坚持项目化管理、清单式实施、专班化推进,构建“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协同联动,末端有效衔接”的现代化执行工作模式。
东阳一处“共享法庭”。 包宇婷 供图
执行“加速度”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执行难’问题一度被认为是‘桎梏’司法公信力提升的‘顽疾’。解决好‘执行难’问题,不仅关乎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也被视作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东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潘国东说,同时,执行工作的快速推进也能帮助东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
据悉,建筑、红木家具、影视三大特色产业及工业是东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免会出现涉企矛盾和涉企诉讼案件,最终的‘执行不到位’会一定程度影响企业胜诉权益和司法公信力。”潘国东告诉记者。
在推进“执行”一件事改革过程中,东阳法院将查封房产、车辆、股权等高频联动“多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实现协助执行事项网上一键推送至多个相关部门,平均用时从原先的3.86天缩短至1.88天,执行效率明显提升。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将‘公正与效率’目标落到实处的最直观体现。同时,让‘数据多跑腿,当事人少跑路’也是以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实践成果。”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向阳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浙江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部署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在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方面,该省提出,将从思想观念、领导体制、市场机制、治理方式等方面入手,把接轨国际标准和“接地气”有机结合,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解决好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些突出问题,全面打响“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把浙江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政府服务最高效、干部作为最担当、法治保障最有力、经济生态最健康的营商环境最优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推动执行助企纾困全链条智治机制深化落地,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叶向阳说。(完)
标签: